什麼情況下需要更換或補充生物分解菌?
2025-08-28✅ 一、系統啟動或擴建時
1. 系統啟動初期菌相尚未建立
說明: 新建設的生物池啟動時原本無菌群或菌種單一,需要外加菌種加速啟動。
目的: 縮短啟動時間,快速建立穩定菌相。
應用: 補充硝化菌、反硝化菌、好氧/厭氧菌等。
2. 系統擴建、增設新處理單元
說明: 例如新增反硝化池、厭氧池等,原系統菌種無法自然遷移或定殖。
目的: 補充特定功能菌,避免「菌種空窗期」。
✅ 二、系統操作異常或污染物超標
3. 處理效率明顯下降(如氨氮、COD、BOD超標)
說明: 原菌群活性降低或某些功能菌種數量不足。
常見原因:
污泥老化
食物/微生物比(F/M)過低或過高
有毒物質中毒
4. 系統遭遇有毒污染物衝擊
說明: 有毒物質(如重金屬、殺菌劑、溶劑)進入系統導致菌群大幅死亡。
處理對策:
中和毒性污染物
更換或補充耐毒性強的菌種
5. pH、溫度波動大,導致菌種死亡或休眠
說明: 比如突然 pH < 5 或溫度降至 10°C 以下,硝化菌等敏感菌會大幅失活。
後果: 處理效果下降,需補充已適應環境的菌群。
✅ 三、處理水質改變或負荷變化
6. 進水水質大幅變動
說明:
產線切換
混入新型有機污染物(如表面活性劑、油脂)
結果: 原菌群無法適應新型污染物,須引入相應功能菌(如油脂分解菌、表面活性劑降解菌等)。
7. 污泥流失或斷流造成菌群大量流失
說明: 可能是泵浦故障、管線破裂、短暫停水導致污泥流失。
補充菌種意義: 快速恢復菌量與菌種多樣性,防止系統空轉。
✅ 四、菌種功能需求明確但數量不足
8. 氨氮處理困難時(硝化菌不足)
說明: 硝化菌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(怕毒、怕冷、怕酸),一旦菌相失衡,氨氮就無法有效去除。
處理方式: 直接投加濃縮硝化菌液,迅速補充功能菌群。
9. 脫氮除磷效率低落
說明: 原菌種群比例失衡,造成脫氮(硝酸鹽去除)或除磷效果差。
建議補菌:
補充反硝化菌(缺氧條件下活性好)
補充聚磷菌(厭氧/好氧交替活性佳)
✅ 五、特殊應用場景或強化需求
10. 想要強化特定處理功能或縮短處理時間
說明: 為了縮短 SRT(污泥齡)或提高容積負荷,補充高效分解菌可加快有機物降解速率。
應用案例:
補充高效油脂分解菌處理食品業廢水
投加厭氧菌強化消化槽沼氣產出




